本文作者:独特魅力

《幕府将军》打破东亚刻板印象,好莱坞不再推崇“白人救世主”?

独特魅力 2024-03-23 742
《幕府将军》打破东亚刻板印象,好莱坞不再推崇“白人救世主”?摘要: 月日晚朱珠老公王昀佳在个人社交平台分享了一组和女儿王珠宝的有爱日常他还发文写道下班吸娃自从有了女儿后朱珠和老公王昀佳就变成了炫娃狂魔特别是王昀佳简直就是超级女儿奴一枚时文未盈一盘美...

3月16日晚,朱珠老公王昀佳在个人社交平台分享了一组和女儿王珠宝的有爱日常,他还发文写道:“下班吸娃”。自从有了女儿后,朱珠和老公王昀佳就变成了“炫娃狂魔”,特别是王昀佳,简直就是超级女儿奴一枚,时....

文|未盈

 

一盘美式日料能否把味道做得既正宗,又符合全球消费者的口味?

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创作上的难题。好莱坞在拍摄东亚历史题材上,总是不免加入白人救世主的视角,充满了一股傲慢味道。但最近FX制作、在流媒体Hulu上线的日本历史剧《

幕府将军

》,朝着正宗日本口味的方向迈进了一大步,打破了一些西方视角上的刻板印象。

 

这点要归功于电视剧的制片人之一真田广之,他在其中饰演以“德川家康”为原型的将军“吉井虎永”。制片人身份赋予他的权力,让他在剧组中能使用更多来自日本的团队,还原更多的历史细节和日本文化。而德川家康不仅是真田广之心中的英雄,更是日本历史的重要人物,他结束了战国时代长期的动乱,开启了江户幕府时代,为日本带来了长达两个多世纪的和平。

这部电视剧正是讲述了在战国诸侯争霸的时期,吉井虎永结识了第一个来到日本的英国引航员约翰.布莱克索恩,开启了一段融合政治阴谋、文化和宗教冲突的故事,是一部仅有十集的精品剧。目前《幕府将军》在流媒体排行榜上名列榜首,连续几周碾压Netflix多部热播网剧,烂番茄新鲜度99%。在豆瓣,有很多观众评价这部剧比很多大河剧要更加精炼,还原度很高。不过也有观众认为其仍然摆脱不了“美式日料的山寨感”。

这种山寨感,归根究底还是来自于一种东西方的文化隔膜。好莱坞制作的东亚历史剧曾经走过很多弯路,也被屡次批判是西方人对东亚文化的无知意淫。但近年来好莱坞也在寻找一种新的方式来打开东亚市场,无论是网飞投资的韩国历史剧《王国》,还是有历史元素的《蓝眼武士》都是口碑与票房兼具的佳作,更不用提这部让流媒体Hulu打了翻身仗的《幕府将军》。

显然,好莱坞找到了一种对东亚文化的新型打开方式,那么他们是如何消弭文化隔膜,探寻东西方文化中巧妙的平衡点的呢?

 

东方与西方互相观看

《幕府将军》的故事有两双眼睛,一双眼睛是西方人如何观看日本社会,另一双眼睛是日本社会如何观看西方人。

故事从一条驶入日本港口的黑船开始,约翰.布莱克索恩是第一个航行到日本的英国人,他本以为迎接自己的会是贵宾的外交生涯,没想到却是沦为阶下囚的奴隶生涯。身陷囹圄的他从一个高傲的英国人变成了一个狼狈的小丑,因为语言不通,日本领主更是戏谑地让他跪下说“我是一条狗”。在这部剧里,文化差异非但没有成为堆砌刻板印象的高墙,反而成为了制造喜剧笑点的源泉。

 

约翰.布莱克索恩新教徒的身份和他对于西方世界的了解,让他成为了日本政治和宗教格局中一股不稳定的力量。当时日本政治处于动乱时期,上一任统治者太阁秀吉死后,五位大领主开始争夺日本的实际统治权,也就是幕府将军的职位。五人中最有希望胜出的是吉井虎永(原型德川家康),可他被四位领主联手弹劾,困在大阪。善于权谋的他用约翰.布莱克索恩新教徒的身份来挑拨离间四位领主的关系,并以金蝉脱壳之计离开大阪。

吉井虎永赐给约翰.布莱克索恩一个新名字——三浦按针,意为“三浦岛的领航员”。在虎永领主半囚禁、半利用三浦按针的期间,按针也从愤怒、质疑到逐渐适应日本文化,并在东西文化的冲突中塑造了另一个自己。

 

其中最明显的一点就是他对日本武士道精神的内化:从一开始他看到薮重领主宁愿切腹自尽,也不愿意让激流冲走自己的惊讶;到他怀着敬佩的心情,目送文太郎为了护送虎永,以一人之力和数百倍的敌人拼杀。武士道是日本人的文化精神内核,从上到下,无论男女,都将荣誉视为比生命更高的价值。正如日本武士道名书《叶隐》中写道:“武士道中首要的一点就是荣誉,因此需要每朝每夕存死亡的觉悟。当有了死身常住的觉悟时,就到达了武士道的自由之境了。”

当来自西方的蓝眼睛带着好奇和目的融入日本社会时,来自东方的眼睛也在带着怀疑和排斥审视这些外来者。

吉井虎永是一个富有谋略的野心家,他从不相信任何人,但能巧妙地让各方势力为他所用。最初他只是将三浦按针视为一个政治棋子,但三浦按针对欧美世界的了解打开了他的认知。他意识到来自西方的势力正在以宗教之名偷运军火,左右日本的政治格局。其中有一个细节,当三浦按针提到“葡萄牙人认为日本属于他们”,“属于”这个字眼立刻戳中了这位当权者的自尊心。于是他开始猜忌葡萄牙人所代表的天主教徒,转而重用三浦按针这个英国新教徒。

《幕府将军》打破东亚刻板印象,好莱坞不再推崇“白人救世主”?

 

但三浦按针对于吉井虎永来说不是白人救世主,只是一枚随时可以被抛弃的棋子,在吉井虎永偷偷离开大阪时,船长要求他必须抛弃按针,吉井虎永几乎没有犹豫地抛弃了他。这是日本文化中“集体利益大于个体利益”的一种体现,和欧洲文化中崇尚人文主义精神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以鞠子夫人、藤子夫人为代表的日本女性也在审视这个外来者。鞠子夫人作为三浦按针的翻译,通晓葡萄牙语,是天主教徒,虽然她对另一种文明有所向往,但她的信仰还是日本文化内核中的“八重垣”。即便面对丈夫的家暴,她也始终用礼仪将情感压制在八重墙下。相比个人自由的生活,家族的名誉对她来说才是至高无上的存在,所以罪臣之女的阴影始终笼罩在她的生活中。

 

而藤子夫人则代表了更为传统的日本女性,她将三浦按针视为一个外来的野蛮人。而他的英国饮食习惯对于日本村民来说就像一个巨大的污染源。比如三浦按针想要做腌海雀,于是把海雀放在屋子里挂了好几天,并吩咐“谁碰谁死”,结果惹来很多苍蝇。村民们认为他把瘟神带进了屋子里,园丁取下那只腐烂的海雀后,被藤子夫人赐死,最后证明这只是一个文化误会。但对于尊崇武士道的日本人来说却非常严肃。

诸如此类的文化冲突在剧集中既是笑点,也是悲剧,但难得的是平等地呈现了两种文化的独特性。

 

日本人深入,好莱坞放权

1975年,英国作家詹姆斯·克拉维尔写了一部小说《幕府将军》,讲述了英国领航员威廉·亚当斯17世纪初来到日本成为德川家康外交顾问的真实经历。

而有趣的是,作家詹姆斯·克拉维尔在二战期间,曾被俘虏到日本战俘营中,在那里他对俘虏自己的日本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尤其是他们奉为生命的武士道精神。回国之后他写了多部和日本文化有关的小说,希望自己的作品能让西方读者对日本人有更多了解。

1980年,《幕府将军》被搬上了银幕,既有原著作者加持的迷你剧版,也有日本明星三船敏郎担任主演的电影版。电影斩获了第38届金球奖,很受欧美观众欢迎,但当时也被部分人评价为“过于专注西方视角”。

 

时隔四十四年,好莱坞再度演绎《幕府将军》,导演乔纳森.范图尔根说:“FX出品版本与先前剧集最大的不同,是这次与日本合作拍摄,避免故事受限于西方视角。”制片人马克斯也强调,“这部剧更深入地探讨了原作的交叉主题,探索了在另一种文化中遇到另一个自己,并以某种方式放弃我们对自我观念的意义。”

最为重要的是,他们找来了日本演员真田广之当制片人。真田广之被评为日本中年男演员四天王之一,他早年在日本出道,近二十年在好莱坞发展势头越来越强盛。在过去的项目中,真田广之受制于演员身份,很难左右项目中的一些文化偏见,但这一次他得到了制片人的头衔,意味着对项目拥有更大的话语权,可以尽力打破传统西方对日本文化的偏见。

当真田广之看到剧本的第一个日语译本时,他认为不应该简单地将英语翻译成日语,而需要找到另一种声音,来打破语言和文化障碍。于是制作团队先去揣测江户时代日本人的想法,并让日本剧作家Kamitsuna和Miyagawa来翻译。他们努力用古典日语翻出译本的细微差别,并用现代日语优化内容,“来追求一种古典的真实感”。这样的剧本交给日本演员演绎时,能减少英语视角对他们的干扰,让他们更加自然地进入古代日本的文化语境。

真田广之在这部剧里也参与了很多日本演员的选角,无论是亚洲影帝浅野忠信,还是新生代日本演员泽井杏奈,以及很多只在日本本土发展的演员。他还雇佣了大量日本的剧组人员,道具、服装、美术等各个部门都有一名来自日本的顾问。此外,为了让日本的场景更加真实,制片团队还和在广岛长大的电影剪辑师上津真子和制片人宫川绘里子合作,这两位日本制作人曾为马丁·斯科塞斯的《沉默》和索菲亚·科波拉的《迷失东京》等佳作提供过咨询服务。

 

正因为《幕府将军》的制作团队在项目中大胆放权给日本团队,并充分地尊重了日本视角,这部剧才能尽可能摆脱过去西方对日本描述的不真实性,同时又让西方观众可以接受。真田广之认为:“这种制作方式不仅适用于日本人,也适用于每种文化和每个 。如果它能够改变一点点,我们能朝未来迈进,我就很高兴了。”

 

寻找文化差异的平衡点

虽然FX制作的《幕府将军》在东西方视角的差异中找到了一个自己的平衡点,但好莱坞在探索东亚历史题材的影视创作上走过很多弯路,也惹来了不少嘲讽和批判。

过去,东亚观众普遍认为好莱坞制作的东亚历史剧中有一种西方人的俯视和傲慢,很多作品中“面对其他民族时,白人总是扮演着具有优越感的拯救者角色”。这种“白人救世主”的刻板叙事,掩盖了亚洲角色的意义和价值,不仅让东亚观众难以代入,也让西方观众开始逐渐反感。

比如真田广之21年前参与出演的《最后的武士》,虽然是一部好莱坞打造的高分好片,但内核并不是反映日本武士文化,而是一部套着日本文化壳子的美国西部片。汤姆克鲁斯扮演的南北战争英雄纳森战后潦倒落魄,被日本天皇请到日本打造现代化作战团队,最后加入日本武士团并拯救了日本武士文化。纳森从异乡人到最后的武士的成长,再次彰显了美国式的英雄主义,塑造了一个美国神话,而对于日本武士的刻画依然浮于西方认知的表面,流于舞刀弄剑的形式。

 

近年来还有一个经典的反面教材是网飞投资的中国历史剧《马可波罗》,这部剧里被魔改的中国历史,被曲解的东方文化,还有各种好莱坞宫廷情色戏的混乱嫁接,都让它扑得很彻底,豆瓣评分只有6.1。而且这部剧甚至罔顾史实,强行把历史中重大转折的功劳全都归功于白人男主,再次重复了白人救世主的老套叙事。例如,马可•波罗预测忽必烈之弟阿里不哥会谋反,导致忽必烈杀害阿里不哥。但真实的历史是,阿里不哥不是死在忽必烈手下,而且阿里不哥投降的时间是在马可•波罗到达大都之前。

傲慢与偏见让好莱坞在面对其他文化时总是水土不服,尤其是历史剧这种牵涉到文化背景的类型,一个很好的破局思路是网飞投资的大热剧《王国》。《王国》是一部丧尸题材的韩国历史剧,豆瓣评分8.6,这部剧由韩国团队来主导创作,运用混类型元素来兼顾亚洲市场和北美市场。无论是李氏朝鲜宫廷里的权力与游戏,还是丧尸围城带来的恐惧,这种强悬疑、高惊悚的叙事抓住了观众的心,尽可能消弭了来自不同文化群体的文化隔膜。

 

另一个破局思路就是FX出品《幕府将军》,让日本演员深度参与进项目中,担任制片的重要岗位,来确保文化视角能够还原东亚历史。这种合作方式不仅展现了好莱坞对东方文化的尊重与理解,更让观众期待未来好莱坞在东亚历史题材上能够有更多的拓展和突破。在努力打开亚洲市场的同时,也能不断寻找东西方文化的巧妙平衡点。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阅读
分享